新闻动态
2015年中国力学大会在上海交大召开[图]
日期:2015-08-20  来源:学院新闻  阅读:1878

  8月15日-18日,2015年中国力学大会在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召开。8月16日,大会开幕式在交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大会-2015主席杨卫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校长张杰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参加了本次大会的颁奖晚会。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副校长吴旦、原常务副校长叶取源等参加了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方岱宁院士主持。  

 

  2015年中国力学大会得到国内力学同行的热烈响应,共有20位两院院士参加了本次大会。德高望重的力学专家周恒院士、何友声院士、白以龙院士、伍小平院士、杜善义院士等莅临指导,极大地激励了青年学子投身我国力学事业的热情。  

 

  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樊菁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戴兰宏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清华大学袁驷教授、上海大学周哲玮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杨亚政研究员等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受杨卫理事长和会议组织委员会的邀请,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秘书长Frederic Dias教授、美国MIT教授梅强中院士、美国Caltech原副校长ChristopherBrennen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专程前来参会,并在流体力学分会场做邀请报告。  

 

 

  杨卫在开幕词中表示,在过去两年里我国力学事业取得了很多成绩,多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中国力学学会是力学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促进我国力学科技繁荣发展走进应用,和促进力学人才成长提高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深化科技改革的进程中,力学学会响应国家号召,一方面苦练内功,在中国科协能力提升专项的支持下,提升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完善自身,为提升自主创新科技奖励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表示力学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转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携手并进,共同描绘力学未来发展的蓝图。他希望与会代表能借助本次大会广泛切磋,深入研讨,聚焦目标,共同解决科学技术的难题,为实现力学强国之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杰代表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致欢迎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学术界与工程界的同仁和参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力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类科学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力学学科是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钱学森、庄逢甘、吴耀祖等力学大师均为我校的杰出校友;何友声先生、罗祖道先生、刘延柱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于1958年创建了工程力学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力学学科在力学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力学教育、服务国防建设和上海市重大工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他充分肯定了力学工作者在上天、入海等重大工程领域做出了关键性贡献,并预见力学学科在未来将再铸辉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任宋军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孟庆国也分别代表本次大会的指导单位致词。  

 

  中国力学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现已成为国内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录论文2839篇,包括大会特邀报告8篇,分会场邀请报告364篇,专题研讨会报告2467篇,其内容涉及力学学科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研究,以及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本次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15个分会场、76个专题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集中展示我国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超过3400名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交流探讨力学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应用,聚集目标、共同解决科学技术的难题,共同探索传统的力学学科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展现载人航天、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铁动力等工程科学前沿以及交叉学科方向的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学校各部门、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密西根联合学院的大力支持。   

 

 

盛会落地交大,引领力学学科再创辉煌

 

  力学是人类科学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学科。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力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初普朗特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创新为飞机设计和航空工业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冯•卡门领导的应用力学学派突破了声障,实现了超声速飞行,使人类进入太空时代;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新需求,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灾害预报与预防、环境保护、海洋工程、人类健康与重大疾病等领域的重大科学与技术瓶颈问题,都期待着力学的进一步突破和关键性贡献。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周培源、郭永怀、钱伟长等领导我国力学工作者,制定了力学发展规划,创办我国近代力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工业输送了一批力学与工程科学的优秀人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目前有100多个高校设有力学系,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力学与工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培养了大批力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庄逢甘、吴耀祖等力学大师均为交大的杰出校友,他们不仅是交通大学的荣耀,也是中国力学界的骄傲。何友声先生、罗祖道先生、刘延柱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于1958年创建了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工程力学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力学学科在力学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力学教育、服务国防建设和上海市重大工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  

 

载人航天总设计师规划“航天强国梦”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到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世界各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年7月,NASA公布了一则消息,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太阳系外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更是给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注入更多期待。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力学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加密切、天然的联系。航天的三大支撑技术——结构、动力和控制都以力学作为其理论分析和设计的基础,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也极大推动了力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二者的相互促进在不断深入。与无人航天飞行比较,载人航天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载人航天器的规模巨大和功能更为复杂,带来了复杂大系统的结构、机构、噪声、微重力和控制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对我国载人航天研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典型力学问题进行了概述,回顾了力学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起到的重大作用,并根据工程研发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需要力学科学家解决的问题,促进航天技术与力学的交叉融合,为我国早日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梦想奠定基础。  

 

飞机颤振事故有望避免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座全长1524米,横跨海峡的大桥在经受住四个月滚滚车流的考验后,最后竟然被一阵微风“吹倒”,恐怕不少人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不过这座“倒霉”的大桥确实存在:1940年11月7日,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横跨塔科马海峡的大桥在微风的吹拂下剧烈晃动,最终完全垮塌,经调查,大桥垮塌的罪魁祸首不是别的,正是“颤振”。颤振是气动弹性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飞行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结构都可能发生颤振,一旦发生颤振,建筑物或飞行器将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构破坏,发生事故是免不了的事。  

 

  尽管航空界、力学界对避免和抑制颤振的问题已有长期研究,但多数研究是基于简化模型进行的,最终的研究结果与实际工程相比有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飞行器颤振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力学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的特邀报告介绍了避免飞行器由于结构与空气之间的弹性耦合而引起颤振的理论、计算、实验融为一体的工程科学研究方法,可有效抑制机翼的颤振失稳,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高速——飞机和火车永恒的追求

 

  二十一世纪国际公认的空天技术竞争战略制高点,是一种融合航空和航天技术的新型“高超声速飞机”。这种飞行器的飞行方式像飞机,主要依靠气动升力平衡重力,并依靠发动机推力克服空气阻力;它的飞行速度则像导弹,可以达到高超声速(5倍声速以上)。据了解,目前现役飞机的最高巡航速度一般在3倍声速左右,如果速度再增加达到高超声速,将会遇到巨大的技术障碍:“高超声障”。  

 

  由于高超声技术在军事、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世界各国从来没有放弃对高超声速飞机的追逐,但如何跨越高超声障是一直是个国际难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樊菁在报告中介绍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的力学理论,阐述了突破高超声障、研制可实用的高超声速飞机的途径。  

 

   除了飞行器外,近20年来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也离不开力学研究。中国幅员辽阔,如何安全、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速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介绍了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际动力学问题,包括高速列车动力学问题、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铁路基础结构的动力学问题,以及高速铁路环境动力学问题,并展望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方向,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加安全、高速的铁路运输将改变每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力学交叉学科为力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力学与环境科学、微机电系统、生命与生物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不仅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而且研究过程中发展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也为力学学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灾难还历历在目。针对海啸成灾机理和海啸预警技术,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刘桦教授介绍了海啸生成、传播和在海滩爬高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南中国海海域潜在地震海啸的预警方法,成为环境与灾害力学领域的一个亮点。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曲建民介绍了考虑机械、电气和化学驱动力耦合效应的固体力学理论;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李贻昆介绍了生物微机电/纳机电系统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新技术现已成为新的移动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推动着移动健康、医疗诊断、农业生物技术、再生医学和制药行业等的发展;浙江大学教授陈伟球则介绍了一种介于传统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的物质形态——软物质态,软物质科学横跨了物理、力学、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学科,已成为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的交叉学科领域。  

 

致敬学科奠基人:“钱学森力学奖”和“周培源力学奖”同时在会上颁发

 

  为进一步发挥力学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与科技创造性,促进力学学科发展,中国力学学会设立了“中国力学奖”(包括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和人才奖),其中“中国力学成就奖”包括“钱学森力学奖”与“周培源力学奖”。“钱学森力学奖”是为纪念我国近代力学和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力学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力学学会首任理事长钱学森先生对我国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所做出的贡献于2014年而设立的,奖励在技术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中国力学工作者,每四年评选一次;“周培源力学奖”奖励在力学理论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中国力学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中国力学人才奖”包括“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奖励在力学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  

 

  为表达全国力学界对钱老、周老的缅怀和崇敬之情,本次力学大会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颁发了首届“钱学森力学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颁发了“周培源力学奖”。本届大会同时还为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奖者颁奖,表彰他们在力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版权所有 © 2014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官方)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