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分之一的油气资源蕴藏在风大浪急、地质复杂的南海深处,亟待开发利用。在有着“深水大庆”之称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改变了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开采历史之时,由上海交大自主研发的“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也在日夜为“海洋石油981”等海上油气平台保驾护航。 近日,这一科研成果在上海交大发布,得到了全国十余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分别登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多家报纸头版。
24小时监护,防患于未然
最高明的医术是“治未病”,监测系统的最高境界正在于防患于未然。依托监测系统,就好像为“981”配上了24小时的监护仪,实时监测它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重要参数,同时,还收集不同海洋环境条件对平台运动的影响,这些数据通过分析、对比等处理后,被呈送给指挥中心和相关专家。如有异常,可以及时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
据了解,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融合了大数据、高精度实时监测、卫星通信、人工智能、三维仿真等多种技术,真实可靠地记录了重达数万吨的海洋平台在惊涛骇浪中的真实表现,还能够在确保该型平台的安全性的同时,为下一代平台的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为海洋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和现场信息。
目前,最新一代的监测系统正在“981”上正常监测采集作业,日夜守护 “981”的安全。在位于上海交大船建楼的陆上集控中心内,工作人员可对从南海深处回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仿真系统根据数据模拟出“981”平台的3D影像,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做出分析判断。
监测系统的“升级版”可自动报警
科研人员表示,现有的实测数据要通过船上人员定期收集,然后经由卫星网络发回陆地,再经过陆上人员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分析报告,整个过程至少要持续两周。但海洋平台的安全分秒必争,及时预判和实时掌握故障发生的情况非常重要。
据介绍,监测系统的“升级版”—— “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已被列入议事日程。会诊系统可以将船上的实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发回陆地基站,并经自动处理程序预处理,产生初步分析结果。然后,系统对结果进行筛选和判断,做出不同级别的报警。同时,系统还将建立专家库,专家根据每天收到的平台监控分析报告,对平台的健康状况进行点评。平台上的人员则据此对平台运营计划进行调整。
成果发布后引媒体广泛关注
2015年1月15日上午,上海交大在木兰船建大楼举办了“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全国各地十余家媒体参加。《人民日报》、《解放日报》、《青年报》更是用头版报道了监测系统的情况,《科技日报》、新华网、东方网等其他媒体也纷纷在相应版面作出报道。
船建学院院长杨建民教授表示,对于整个深海油气领域的开发,国外已经走了四五十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还不到十年,因此对于深海油气开发的风险和防范、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虽然目前上海交大开发的这套监测系统也才刚起步,但是伴随中国海洋工程的发展,未来“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