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0-28
来源:新闻公告
阅读:4151
创建于1943年的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迎来了成立70周年。2013年10月25日,上海交大举办了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纪念活动,相关领域及业内院士、专家、学者、校友、企业界人士、兄弟高校代表和交大领导、师生齐聚一堂,共话海洋强国战略。
顶级专家学者齐聚交大
造船系创始人之一杨槱院士,原党委书记何友声院士,原校长翁史烈院士,3艘中国十大名船总设计师许学彦院士,第一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中石化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院士,首艘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胡传治、王荣生,中国舰船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尤子平,海军少将、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郑明,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副校长吴旦,党委常委李建强等出席论坛。校长张杰因临时离沪出差未能前来参加活动,特为70周年系庆题词并发邮件表示祝贺。
马德秀在致辞中回顾了交大造船系70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的办学史,正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坚韧不拔、昂扬奋进的一个缩影”,她代表学校对船舶与海洋系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嘉宾和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谢。
马德秀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她要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围绕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的研究,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贡献。她希望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深入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把一切优势汇聚成育人优势;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把时代精神、爱国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愿景,转化为投身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978年2月来到交大造船系学习的林忠钦作为校友代表致辞。林忠钦强调,70年来交大船舶与海洋科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学科排名一直是国内领先,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让每一个毕业生感到骄傲和振奋。他回顾了在校期间“同学们到校学习干劲十足,老师们教书劲头也是十足”的难忘经历,为“交大的老师用他们自己的教材影响整整一代人”感到无比骄傲。林忠钦表示,是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衷心祝愿船海系更加重视教材建设、出更多的名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领先于行业的发展、在建设海洋强国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辉煌。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刚宣读了贺电贺词,院长杨建民介绍了与会嘉宾,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汪学锋介绍了船海系系情。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学院院长解德、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胡可一作为嘉宾代表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会上还举行了《思源·起航》的新书首发仪式,该书由马德秀主编、党史校史研究室采编、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29位船舶与海洋领域知名校友的口述实录,回顾校友们的成长历程和不朽贡献,总结交大船舶与海洋学科工程领域的育人成就、办学传统,激励今日交大人继续努力、谱写交大船舶与海洋领域的新篇章。与会校领导、老领导、嘉宾代表向图书馆、校友会、团委、学生会赠送了新书。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系庆视频《海之骄子》。影片以生动的画面和纪实的手法,回顾了交大船舶与海洋系创建至今7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代表兄弟单位及校友,向船海系赠送了船模。
共话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强国战略学术报告会成为此次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开幕式上,交大1967届毕业生、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1958届毕业生、“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分别以《投身船舶工业大有可为》、《“蛟龙号”应用介绍》为主题作大会特邀报告。
“投身船舶工业大有可为”,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在海洋战略论坛上表示:要“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关键在于人才”,张广钦1962年考入交大造船系,学的专业是水面舰艇设计制造。他代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祝贺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并向学弟学妹发出邀请,邀请他们投身船舶行业。
在报告中,张广钦介绍了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成就,回忆了自己投身船舶工业的历程。张广钦指出,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三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船舶工业大致经历了“艰苦创业,奠定现代船舶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开创船舶工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抓住机遇,向世界造船大国挺进”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张广钦提出了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张广钦指出,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国际上频繁出台新规范、新标准;绿色船舶、高新技术船舶开发设计;海洋工程装备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推进建立现代化造船模式工作;船舶配套产品从引进制造到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实现主辅机船舶配套与造船同步发展等都为船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
“船舶工业不仅仅是以前理解的造船厂、设计单位、企业等等。尤其是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清醒地体会到船舶产业链是很长的”,张广钦说,“其中需要大量的科技、金融、法律、管理、服务方面的专门人才作为支撑。”他呼吁,为了我国海军装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希望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毕业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船舶工业的各个岗位上,“下决心,深入基层,潜心下来,学习真本领,一定会有大作为的”。
“蛟龙”号总设计师、1958届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校友徐芑南祝贺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当年,我们怀抱着一定要建立强大海军理想进入交大。在母校期间,我和同学们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训练,也受到了母校优良传统的熏陶,母校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终生受益。”徐芑南回顾了自己在交大读书以及毕业后投身船舶科研一线的历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告中,徐芑南向大家介绍了蛟龙号的研制意义和概况,讲解了蛟龙号的技术特色和应用。徐芑南指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深海开发形势逼人,深海装备需求迫切。蛟龙号的投入应用正当其时。“蛟龙号”是项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与国际同类载人作业型深海潜水器相比,蛟龙号具有最大工作深度、良好操纵控制、先进作业手段、高速通信探测、齐全安全保障、最高电池容量等技术特色。徐芑南还介绍了蛟龙号的应用。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徐芑南说,“交大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将肩负着新的使命,为实现中国的‘海洋强国梦’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学院同时还举办了“教授讲坛”、“知名专家论坛”、“院长论坛”、“行业专家论坛”、“新书首发座谈”,并邀请嘉宾和校友们参观了船建学院相关实验室和闵行校区校园。
为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培养人才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70年的发展道路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致力于海洋强国的梦想。在中国造船工业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闪光的足迹。
第一代系主任是造船界一代宗师叶在馥先生,著名老一辈造船专家杨仁杰、辛一心、王公衡、张文治、王荣瑸、杨俊生、杨槱等都曾在这里任教。七十年来,交大培养的精英人才在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远望号”综合测量船首任总设计师许学彦是交大造船系1948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我国导弹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导弹水下发射总指挥黄旭华是交大造船系1949届毕业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的主任设计师卢在是交大造船系1953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海上石油钻探船的总设计师曾恒一,是1961届毕业生;“辽宁号”航母的总设计师朱英富是1963届毕业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南大庆是1982届毕业生;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总经理王琦是1986届毕业生……
在我国近代造船史上,中国拥有的第一座船模试验池是交大船舶制造系于1953年初建成的重力式船模试验池;中国拥有第一座现代化双轨拖曳式船模试验池也是交大船舶制造系于1958年建成的船模试验池。为配合我国深海开发战略,2008年,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我国首座海洋深水试验池。深水试验池是我国发展深海工程技术不可或缺的大型核心科研设施,水池可模拟4000米水深及风、浪、流等复杂海洋环境。水池的创新设计与建造被世界海洋工程界公认为令人瞩目的重要进展和成就之一。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具备海洋工程深水综合试验研究能力的三个国家之一。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历经七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扎实、底蕴深厚、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孕育创新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居全国首位。
目前,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正以“大海洋格局”规划学科发展,逐步形成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科学交融的新的学科格局,同时继续保持明晰而富有特色的学术脉络和办学宗旨,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船海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