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上海教育新闻网】刘西拉:年逾古稀不下讲台
日期:2014-09-12  来源:媒体聚焦  阅读:4719

\"\"

   

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曾获得被誉为美国土木工程界“诺贝尔奖”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科研奖。作为一名年逾古稀不下讲台的教授,他两次被评为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2013年9月13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将“卓越工程教育奖章”授予他,以表彰他对工程教育的贡献。他就是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授刘西拉。刘西拉说:“我从大学毕业至今的50年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做教学工作。教师并不是一个赚钱的好职业,但它是一个献身自己的伟大职业。我很庆幸,到现在,还能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

 
  对父亲愧疚的儿子
 
  刘西拉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曾是中国药科大学的终身教授。父亲留给刘西拉最深的印象,是他的会客间里至今挂着赵朴初先生赠给他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父亲的身上,刘西拉看到了教师与讲台的神圣。当刘西拉成为一个教师后,他把来自学生的评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他最大的喜悦则是教育出一批能为自己民族强盛奉献终生的学生。
 
  教学在刘西拉的心目中,跟生命一样重。2006年3月20日,刘西拉的父亲病重在南京鼓楼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抢救。为了第二天给交大的学生上课,刘西拉20日晚依依不舍地离开危在旦夕的父亲,赶回上海。他当时唯一的期望是,上完课就立即回到父亲身边,要陪伴他走完他生命最后的一段。
 
  3月21日一早,刘西拉一如既往地站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教室的讲台上,给本科生上完两节“土木工程概论”,又接着给研究生上两节“计算结构力学”。就在上午第三小节课快结束时,刘西拉的手机开始不断地振动,他预感到不幸。往常他在课间是不休息的,这次他破例休息了10分钟。休息时,他一个人到楼道上看到一连串弟弟发来的短信,父亲的血压一直在降,最后就病故在这课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内。弟弟最后的短信说,他会代刘西拉亲吻亲爱的父亲!
 
  那时,刘西拉沉浸在极大的悲痛与内疚中。他几乎没有能力再回到教室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把课上完……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这个神圣的讲台,刘西拉强忍着眼泪对学生说了这么几句话:“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我非常遗憾在他最后的时刻,不能在他的身边!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希望你们中间的有志青年也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现在继续上课……”
 
  讲思政的专业课老师
 
  刘西拉教的是专业课,但在他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他的教学内容。他认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一代是关系我国前途的一件大事,也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讲物质的东西多了,讲精神的内容少了。这似乎成了一个趋势。刘西拉长期接触学生,在他的认识中,年轻一代是单纯的,是有一腔热血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这股热血没有变成他们应有的非常好的精神状态?
 
  1968年,刘西拉于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任国家建委西南建研所技术员、工程师。随后,刘西拉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四川,在大“三线”负责大量的工程顾问、质量诊断、抢险加固和设计工作,一晃就是13个年头。尽管在清华大学学习了11年,读了很多书,在四川待的那13年里,他却吃了很多苦,水泥搬运工和砌砖工他都做过。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13年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加上在清华11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美国4年的重新学习,刘西拉谈起自己的专业底气十足。在一次和美国土木工程界的权威理论的时候,他问对方:“作为一位土木工程师,你尝过水泥的味道吗?你砌过砖吗?”对方哑然。他接着说,我尝过水泥的味道,我也砌过砖。他一边说,一边顺手拿起旁边的砖头,很专业地把玩起来,俨然一位熟练的砖瓦匠把式。刘老师略带“得意”地说,“这就是教授之间的谈话。就好像武林高手出招,你只要一开口,对方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水平,这些都要依靠平时的积累,要有很深的内涵。”
 
  有了这样的底气,刘西拉在专业课上的思政教育显示出特别好的效果。他教授的“土木工程概论”是学生很喜欢的课程。课程面对的是一批完全没有土木工程概念的学生,但这门课对他们一辈子从事土木专业却事关重大。这门课表面上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启蒙,但内涵的主线却要从思想教育的高度来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国正在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又面临着各技术强国纷纷参与我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但土木工程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收入并不高。这就需要有大量的事例来颂扬这个专业、颂扬为此专业奉献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刘西拉说:“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99个工程都成功了,最后一次失败了,那他可能会进监狱。这就是工程师对错误的零容忍,工程师的责任太大了。”刘西拉将他多年来所获得的对专业的认识一点一滴传授给学生,没有想到的是,每一次讲课,都以学生热烈的掌声结束,更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同学会在听刘西拉讲课时流下眼泪。现在这门课是上海市精品课,许多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每年都邀请他去讲授有关内容。
 
  一心牵挂教育发展的名师
 
  刘西拉课上得好,在高教圈里是出名的。在上海交大,他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在他领衔的团队里,后来加入的“小年轻”,刘西拉都叮嘱他们,第一要务是把课上好。
 
  “团队里的助教给学生讲习题课,竟然能讲到大家都拍手,他厉害吧?!”一说到“高徒”们在教学上的成就,刘西拉不自觉地笑了。
 
  但有一阵,刘西拉心里起了疙瘩,他甚至感到愧疚。原来,有个跟他合作十几年的青年教师,课上得很好,结果至今买不起房子,老母亲病了还得为治疗费发愁。
 
  “如果他像其他一些老师那样,花点时间到外面做课题项目增收,或许不至于如此困难。”刘西拉很清楚,在现有的高校考核体系下,教师做科研的投入产出比上课高得多。他知道,很多大学染上了一个通病:科研产量和过去比都在大幅上扬,而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却在走下坡。
 
  对于工程教育,刘西拉认为,高质量的本科课堂教学应该是“教一、做二、考三”,也就是说,在第一课堂上,老师要把理论讲精讲透;带着新学的知识,学生应该马上投入动手环节,做实验、做作业,而考试也不是考一次一锤定音,而是分阶段进行。
 
  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教学改革”,刘西拉最在意的是课堂教学上有没有涉及到两个要点:第一,是不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不是重视“个性”?第二,是不是把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传递”过渡到“能力建设”?是不是重视“能力”?他认为这两点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了让大学更理想一些,刘西拉一面通过各种渠道,为高等教育的各方面改革呼吁,一面坚守在自己的讲台,为更好的工程教育身体力行,不断实践。
 
  60年前,刘西拉初中的班主任曾经推荐他们看一本书,叫《古丽娅的道路》,其中有一句话,“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60年来,这句话逐渐成了他的座右铭。他说:“老师,不但自己要燃烧,还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09.04
 
  原文:刘西拉:年逾古稀不下讲台
 

版权所有 © 2014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官方)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XML 地图